日前,崇明2018年度博士农场申报评选工作正在开展。相较于前两次申报,本次申报评选工作更加公开透明——采用自主申报的形式,凡是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可参与申报,凭实力争夺有限的“博士农场”名额。
申报有硬性指标
所谓“博士农场”并非一定要有博士参与。据了解,博士农场是指拥有一支科技专业团队,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在本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农业旅游等与农业相关的创新创意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是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示范高地和引领者。
但申报博士农场也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指标,诸如注册及经营活动均在本区,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期二年以上;土地承包面积100亩以上(特殊行业不受限制);经营团队至少有2名人员取得“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产品拥有工商部门批准的注册商标,取得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等等。
对经认定、挂牌成立的博士农场,将一次性给予20万元开办补贴,对积极参与博士农场认定的经营主体,将给予众多政策倾斜——优先对接科技创新项目、专家团队等资源,优先评选示范合作社等资格,优先参加培训考察活动等等。区农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博士农场申报工作启动后,接到了大量咨询电话和申报材料,全区农业经营者参与热情高涨。“其实很多申报者都符合基本条件,但博士农场的名额十分有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PK’,从中优中选优。”该工作人员表示。
示范引领作用显现
近年来,崇明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此,崇明开创性地制定了《崇明区博士农场认定和管理办法》。自2016年起,崇明累计认定了10家优质农业企业、合作社为博士农场。这些博士农场包含特色水果、花卉、蔬菜种植等,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经营理念、生产管理等运作模式具有可复制、可辐射、可推广价值,无不起到了示范引领本区绿色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位于建设镇的上海瀛洲西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崇明首批博士农场之一。合作社致力于西红花的种植技术研究,率先成功摸索出了水稻—西红花轮作的高效栽培模式。同时创新了西红花花蕊的加工方法,生产高品质西红花,以及西红花种球、西红花提取物、藏红花香米、藏红花崇明糕等衍生产品。研究成果申请了《一种西红花的高效栽培方法》、《一种西红花的加工方法》、《一种西红花糯米糕及其制备方法》等发明专利。
崇明西红花有着30多年的种植历史,产量一度占据国产西红花市场的九成份额。但随着各地先后试种西红花成功,西红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崇明西红花也遭遇了销售难的困扰。上海瀛洲西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获成功,让更多崇明西红花种植者意识到,必须要提高崇明西红花的知名度,打造品牌,让消费者认可崇明西红花的优良品质。而要想打造品牌,必须实行连片规模种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牌推广,改变农户各自为政的现状。在庙镇永乐村,一个百亩西红花种植基地正在全力打造中。目前,基地已经完成了标准化改造,并且已经全部种植西红花,实行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种植标准,并且设计了统一的品牌标识。
无独有偶,同为首批博士农场的上海橘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小桔)以柑橘产业为主题,追求柑橘文化体验和自然生态体验相结合,打造上海主题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和自然教育相结合的创意农业交流平台,对上海周边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进行新的尝试。前小桔通过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科研技术,带动上海周边柑橘种植基地,提高柑橘品质,打造上海柑橘种植和品质分级标准体系。
崇明通过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新老橘园品质改良、先进栽培技术培训、生产加工标准制定、开发柑橘衍生产品等措施,促进崇明柑橘品质逐步提升,实现崇明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今年,包括前小桔在内的3800亩高品质橘园作为重点品牌示范基地,集中打造全新区域公共品牌——“崇明金沙橘”。11月,崇明金沙橘正式上市销售,装有24个橘子的礼盒装售价88元。金沙橘在包装前都有一个环节不能省略:通过先进的分选设备,实现筛选分级。这也象征着崇明正逐步向传统粗放型农业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