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积人口
崇明县辖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美誉,是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中国第三大岛,陆域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陆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陆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互成犄角之势,组成了现在的上海市崇明县,下辖16个镇和2个乡,县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三岛户籍人口总量为68.8万人。
二、历史沿革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间,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公元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始有人上岛垦殖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崇明正式建州。1396年(明朝洪武二十九年),改州为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起改隶上海市。长兴、横沙原属上海市宝山区,2005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划归崇明县管辖。
三、交通区位
崇明三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是万里长江东流入海的门户,历来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路交通的重要十字路口,古时就有“外捍百岛、内障三吴”之称。2009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崇明、长兴两岛与上海陆域实现陆上连通。崇明本岛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5公里,浦东国际航空港40公里,车程均在40分钟以内。2011年底,连接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大桥也已贯通。
四、生态环境
崇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典型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全年的日照数2094.2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崇明环江靠海,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升,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称天然的大氧吧。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达20.5%。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相继建成5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五、宝岛荣誉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上海低碳经济示范区。
(一)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背景:2010年崇明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
发展目标:凸显生态文明导向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选择,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引擎,体现世界生态科技领先水平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管理科学”五大领域的功能实现。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营造社会和谐;加强环境治理,提升环境和谐;加强生态理念,保障生态功能;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五个方面。
(二)崇明——“中国长寿之乡”
2010年,崇明成为全国第十五个“中国长寿之乡”,第一个“长寿之岛”。
目前,崇明周百岁老人有118位,百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七。全县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80.26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26岁。
“中国长寿之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品牌,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崇明将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继续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长寿旅游产业、长寿食品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六、产业发展
(一)产业体系
1、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会议度假产业、现代商贸业、中高端养老产业、国际教育产业、康体疗养产业、休闲运动产业等。
2、先进制造业:以长兴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构建“一体两翼”工业格局,着力发展海洋装备产业,积极培养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3、高效生态农业:坚持“向高处走、向宽处扩、向远处望”的发展思路,加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建设,使崇明成为全市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二)生态休闲旅游
崇明岛是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崇明依托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滩湿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明珠湖、西沙湿地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崇东休闲运动会展旅游区、崇西湿地健康旅游体验区、崇中森林休闲娱乐旅游区、长兴岛工业科普教育旅游区和横沙岛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格局。根据《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旅游业将成为崇明经济主导产业,户外假日运动基地、度假和休疗养中心、大型主题公园、国际邮轮与长江游艇停泊港等快速发展。
1、海岛美景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中北部,总面积5400亩。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为特色,集森林观光、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参与性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
西沙湿地:位于崇明岛西部,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
明珠湖:位于崇明岛西南部,占地6500亩,是目前岛上最大的天然内陆湖,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水质为国家二级,鱼类资源丰富。湖面南北长约 3500 米,东西宽 500-700 米,最深处负7-9米。
前卫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它于1969年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诞生,经40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既有现代化村镇风貌、又有田园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比较发达的生态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
瀛东村:崇明岛第一个迎来日出的村庄,村内绿荫环绕,鱼塘鳞次栉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是理想的旅游休憩胜地。现有村史展示馆、渔具博物馆、崇明岛精神雕像等景点及斗鸡、斗羊、浑水摸鱼、泛舟垂钓等活动项目。
根宝足球基地:由著名国家级足球教练徐根宝发起组建,总占地面积70余亩,被誉为“足球明星的摇蓝,走向世界的希望”。基地拥有三个半标准足球场,一个由德国进口的人工草皮铺设的室内足球场,及占地7000平方米的足球宾馆。
2、旅游节庆
森林旅游节:每年9月举行,由森林交响音乐会、芦稷节、米酒节、蟋蟀节、丰收节等系列活动组成。
柑桔节: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游客可参加柑桔采摘、认养橘树等活动。
老毛蟹节: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游客可参加浑水摸蟹、千人钓蟹、万人品蟹等活动。
骑游活动:“一米单车”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络覆盖全岛(主要景区、客运站、商业区),游客可以自由骑行、“通借通还”。
(三)海洋装备产业
长兴海洋装备岛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长兴海洋装备岛是国家战略、上海重点、崇明关键。振华港机、中船长兴、中海长兴等大企业的入驻,成就了长兴的崛起。振华港机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占据全世界70%以上的港口机械制造;中船长兴则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到2015年,整个长兴造船基地计划造船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如今,20多公里长的南岸深水岸线边,塔吊林立,船坞成片,以“三高”(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品质高)为显著特色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岛已然成形。
1、“一体两翼”工业格局
“一体”指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两翼”指崇明工业园区和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
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由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管理,该公司由崇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长兴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前卫实业有限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金达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以现代船舶制造以及海洋钻井平台为核心产业的相关海洋装备配套企业引进,并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提供全面的配套产品(部件)和高效能的全方位服务的开发主体。长兴配套产业基地的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集聚海洋装备的配套工业、产业性服务业为主。
崇明工业园区:崇明工业园区位于崇明县城西侧,于1996年2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工业园区,园区先后荣获“上海市高科技产业基地”和“上海市科技园区”称号,2003年获得国家质量与环境两项证书,已成为促进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根据崇明总体规划要求,园区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运输量小、无污染的、有规模、上档次、高品质的科技型、资源型、配套型、技改型和创汇型的项目。行业涉及:仪表仪器、软件开发、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服装针织、机械制造、轻工机电、食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
富盛经济开发区: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位于崇明岛的中部南沿--—新河镇,地处规划中的崇南分区城市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区域。2006年8月,经批准成为上海市级开发区。开发区拥有各类注册企业1000多家,分设光电子产业、港口机械、船舶制造配套三大产业区,2003年7月,上海市科委批准在富盛经济开发区内专门设立上海崇明光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拥有一座千吨级专业的国际货运码头,全面形成了“门到门”的进出口国际货运服务体系。
2、现代高效农业
崇明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被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理想之地。近几年,崇明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36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17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种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主要农产品的认证率达到60%;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上海市名牌产品3个,并涌现出一批集绿色果蔬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
3、崇明特产:形成了河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五大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打响了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水仙等系列崇明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七、城市建设
(一)陈家镇地区
陈家镇地处崇明岛东端,长江入海口,是上海大都市沿海大通道北翼门户。2004年2月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城镇,也是上海市试点建设的一城九镇之一。陈家镇立足于建设上海生态示范城镇的目标,全面贯彻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镇规划理念。2009年10月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陈家镇以及崇明岛与上海市区交通不便的格局,由此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未来,陈家镇重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生态技术全面应用,以生态居住、知识研创、休闲运动、清洁生产为主导功能的海岛花园城镇。
1、城镇总体布局:规划采用组团式的生态城镇布局结构,形成“四片穿插,Y型组合”的城镇与田园相交融、人与自然相贴近的新型城镇布局格局,四个片区分别为:实验生态社区、森林型商务区、国际高教区、新型农村社区。
2、对外交通:上海高速公路A14线是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联系北方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规划预留全国沿海铁路选线位置,平行于大通道布置。根据全市轨道交通规划,R19线向北通入崇明岛,并以大型主题乐园区为终点。规划在奚家港或团旺河河口设置游艇码头,开辟东滩经黄浦江与陆家嘴和十六辅间的水上旅游交通线,同时作为私人游艇的集中式港湾。
3、陈家镇——东滩地区结构规划:依照崇明岛域总体规划,陈家镇—东滩地区是崇东五大功能片区的中心区,东滩地区规划配置九大生态功能区,即湿地观光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教育研发区、森林型商务区、休闲户外运动区、实验生态区、绿色产业园区、主题乐园区、新型农村社区。
(二)崇明新城
崇明新城是上海大都市北翼的中等规划新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将作为崇明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崇明大开发战略依托,建成以田园水城为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海岛花园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以建设田园水城的目标为指引,综合考虑现状城市布局、自然环境特征等因素,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区、环状放射”的总体布局结构。
1、“一核”——新城核心区,沿老滧港及中央群湖的滨水地带布局行政办公、商务金融、会展服务、商业中心、休闲娱乐、文艺科技等都市中心功能,构成高能量、高品位的城市中心区,是集中体现新城活力的场所。
2、“两轴”——南北向的中央景观水轴:由老滧港及其串联的中央群湖构成,南北向贯穿城市核心区,是整个城市布局中最重要的景观轴线,也是集中体现新城田园水城魅力的场所。东西向的城市交通主轴:由东西向北门路--崇明大道构成,将城市的三个片区联系起来,构成了城市交通拓展的主轴,并向东向西分别延伸联系新城外围的工业园区和城镇。
3、“三区”——以老城区为主体的新城西区、城市中心所在的新城中区和远景发展的新城东区,三区以纵贯新城中区的中央景观水轴为轴心,以两条楔型绿地为分割,呈扇形对称并置,并通过城市交通主轴紧密联系。
4、“环状放射”——根据现状道路格局和河流走向的特征,规划采用路、河、绿并行的布局方式,构成以环状放射为形态特色的开放空间系统。以环状放射的开放空间系统作为城市空间骨架,形成崇明新城开敞、均衡的生态型花园城市空间格局。
(三)长兴岛地区
长兴岛开发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社会配套和生态保护”五项目标任务,努力建成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上海的生态水源岛和独具特色的景观旅游岛。
长兴岛岛域总体规划形成了“一核、一轴、三片区”的岛域空间发展格局。
1、一核——凤凰新市镇是岛域的人口聚居区、人文景观集中区和生活服务配套中心,也是长兴岛城镇建设的窗户和门户。规划凤凰新市镇形成东、西两个镇区,通过南部轨道交通凤凰西站和城市绿核进行联系,成为长兴岛的发展核心。
2、一轴——岛域发展主轴:即潘圆公路是横贯长兴岛的交通主动脉和景观通廊,长江隧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成为岛域发展主轴,也是岛域生态区和建设区的主要分水岭,是与横沙岛联系的主要通道。潘圆公路贯穿了岛域生态片区、城镇片区和工业片区等三大区域,成为整个岛域快速展示各类景观区域的主要轴线。
3、三片区——“三片区”为城镇区、工业基地和生态区,从北往南、从西向东依次展开,以凤凰新市镇镇区为核心,以潘圆公路为分界形成喧嚣和安静、人工与自然、城镇和旷野等不同风格的区域。
(四)青草沙水源地
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兴岛以北、长江口江心部位,总面积近70平方公里,设计有效库容4.35亿立方米,日供水规模719万立方米,总投资17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青草沙水源地不受陆域排污的干扰,水体水质属于一类至二类。水量丰富、水质优良,是上海市优质水源地和城市供水的战略储备。2010年12月青草沙原水供水切换启动,成为1000万上海市民的饮水来源。
八、前景规划
(一)功能定位
崇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必须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
围绕现代化生态岛的总体目标,“生态崇明”的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森林花园岛。形成以国家自然保护区、岛屿平原森林、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为特色的生态涵养功能。
2、生态人居岛。形成与上海大都市有所差异、面向长三角和国际人群的环境幽雅、交通便捷的生态居住功能。
3、休闲度假岛。形成以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疗养、培训和会展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功能。
4、绿色食品岛。形成以有机农产品、特色种养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功能。
5、海洋装备岛。形成依托长兴岛深水岸线发展的以现代船舶制造和港机制造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岸线产业)功能。
6、科技研创岛。形成以科技教育、研发总部、国际论坛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功能。
(二)规划布局
崇明三岛划分有七大功能分区,每个功能分区资源特色不一、区位优势各异,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明确清晰。
崇中分区——以森林度假、休闲居住为主的中央森林区。
崇南分区——人口集聚的田园式新城和新市镇区。
崇北分区——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规模农业区和战略储备区。
崇东分区——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国际教育为主的科教研创区和门户景观区。
崇西分区——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主的景湖会展区。
长兴岛分区——以船舶、港机制造业为主的海洋装备岛。
横沙岛分区——以生态旅游度假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区。
(三)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
背景: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制定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并于2010年1月20日正式发布和实施。
发展目标:《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接轨国际生态理念,结合崇明发展实际,按照生态更加文明、环境更加友好、经济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管理更加科学的总体目标,构筑了一套由22个主要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力争到2020年形成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初步框架。
行动领域:《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侧重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六大行动领域,并对每个领域明确具体建设任务、时间节点和目标。
九、社会事业
(一)文化体育
1、瀛洲古调派琵琶。“瀛洲古调派琵琶”是发源于崇明岛的琵琶曲和演奏技艺风格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之一,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牡丹亭。“牡丹亭”是一种丝竹加锣鼓演奏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演奏形式,只流传于崇明,收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崇明扁担戏。“崇明扁担戏”又称崇明木头人戏,属单人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一种表演形式,集木偶技巧、表演技巧于一体。 var objImg=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imgarr'); for(var i=0;i500) objImg[i].width=500; }
4、环崇明岛自行车赛:自2003年“瀛通杯”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赛起,至2010年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环崇明岛自行车赛已经实现了从国内赛到国际赛,再到洲际、世界顶级赛事的跨越式发展。
5、自行车是绿色低碳的环保出行方式,和崇明定位现代化生态岛的内涵高度契合。崇明独特的岛屿风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为举办公路自行车赛提供了理想条件。八年自行车赛的举办,使崇明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经验,并日益成为崇明对外传播的绿色名片。
(二)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9.6%。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户实施应保尽保,实行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