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7-04-11来源:崇明报浏览字体:[      ]

人与自然有一种天性的亲近,相存相依,不可分离。蓝天白云,牛羊成群,小溪流水,鱼儿戏水,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这样的秀美景致,让人心旷神怡。到了这样的地方,人们会忍不住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正是为了创造这样一个令人向往之地。

背靠上海,面向太平洋,崇明拥有优越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2005年,市政府批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崇明从此迈上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征程——一条没有现成案例可对标,没有相关经验可参考和复制的全新发展之路。

在生态岛建设的十余年时间里,崇明始终将“生态”二字贯穿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发展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招商引资决不引污染项目,各项建设决不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这些年,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能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批批关停迁,符合生态岛功能定位的绿色经济在岛上蓬勃发展。

为发展预留绿色空间,加快生态修复,体现了崇明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然而,“因为发展生态,耽误了经济”的质疑声,也伴随着生态岛建设的深入而从未停止。

砍光一座山,不要一年时间;绿化一片山,没有十年功夫,不可能见成效。污染一条清澈的河道,不需几年光阴;治理一条河道,却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追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上,历史上有太多“走弯路,吃大亏”的深刻教训值得引以为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市委书记韩正来崇调研时强调:“对于崇明的发展没有速度要求,只有生态质量要求,生态立岛要贯穿崇明生态岛建设全过程。”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是21世纪上海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空间。在生态建设的道路上,崇明需要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有所取舍,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算好长期账和短期账,算好大账和小账,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继续走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发展老路。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清醒地认识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发展,而是科学发展、永续发展、长久发展。

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把握崇明的发展和定位,牢固树立生态立岛的理念,一切以生态岛建设为出发点,牢牢守护好上海的生态屏障,决不允许任何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重局部、不利全局的做法,坚决反对一切有损于生态环境的行为。生态岛建设要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一定要有定力、一定要有底线思维、一定要有长远眼光。

生态岛建设,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为民惠民上。我们要不断提升生态发展质量,提高生态惠民能力,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要坚持生态为民,算好民生账。发展一个产业、推进一个项目,不仅要考虑它能够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它的社会效益,看能不能为群众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只有带给群众真正的实惠,才能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生态岛建设才会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要坚持生态惠民,做群众身边事。既要做优群众宅前屋后的生态环境,也要做好群众身边的生态项目,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态发展的成果就在自己周围。比如我们推进家用光伏发电项目,既减少了碳排放,又让百姓从中获得了收益。再如,我们搞民宿,鼓励农民经营田头、经营村庄、经营自家的家园,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让群众就地分享到生态发展成果。当然,在生态惠民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依靠群众,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的事情,一定要动员群众参与,多同群众交流商量,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真正对自己的事情做主,从而使得他们的感受度更强烈、幸福感更持久。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