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发布了《崇明区绿色交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区域内运营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跨区(市通郊)运营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崇明共享电动汽车网点发展到300个,车辆投放规模超过600辆等绿色生态交通指标。未来还将完善对外跨江通道布局,形成由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对外联系主通道等列入主要任务。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崇明绿色生态交通的核心指标:
区域内运营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
跨区(市通郊)运营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
崇明共享电动汽车网点发展到300个,车辆投放规模超过600辆。
到2035年,崇明绿色生态交通的核心指标:
全区绿色交通比重不低于85%;
实现崇明区60分钟交通圈,崇明重点地区至上海主城区60分钟可达,城桥核心镇至区内中心镇45分钟互通;
率先普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使用,常规公交车、出租车、租赁车、公务用车等100%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
陆上运输行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使用占总能耗比例不低于90%。
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功能
1、完善对外跨江通道布局。形成由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对外联系主通道,强化崇明三岛对外交通快速联系。
2、提升三岛水上客运交通功能。实现水上客运功能转型,兼顾民生和旅游双重需求,拓展水上观光、环岛游览等休闲功能。提升长兴-横沙水上交通条件。优化南部滨江港区和码头功能,满足民生、旅游、公务等多种出行需求。
3、发挥水运在货物运输中的作用。长江航道承担过境货运为主,内河航道承担到发性货运为主;做好货运码头规划工作,尤其要完善危险品码头的规划。
构建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1、形成多层次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三岛公共交通结合各自发展定位和交通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崇明岛打造以轨道交通和骨干公交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特色班线、轮渡等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出行方式的转变。轨道交通发挥服务距离和运行速度优势,主要满足对外交通出行;骨干公交结合主要客运走廊布设,与轨道交通一起形成区域公共交通主骨架;常规公交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特色班线重点考虑旅游出行、着重提高舒适度、灵活性,实现与轨道交通、骨干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2、着力提高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加快公交车辆更新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十三五”末率先实现100%更新。加大公交运营车辆投放,增加运营班次,缩短发车间隔,城镇建设区增设公交站点,提高公交覆盖率,降低两端接驳时耗。
3、合理布局公交停保场和站点。停保场分片区均衡布局,远近结合,新旧兼容;首末站靠近人口集中、客流集散量大的位置;完善公交站台候车亭,改善候车环境。
4、加快构建公共客运枢纽体系。构建“城市级、地区级、乡镇级”公共客运枢纽体系,其中,城市级客运枢纽为城桥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便捷的道路系统
1、优化骨干道路网。充分尊重现状路网,不大规模新建和扩展。整合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优化路网密度,加快建成区低等级路网建设,优化城镇间交通联系,提升农村公路标准。
2、完善道路设计。以生态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并完善道路横断面,优化路网宽度和线形。
3、合理调整车位供应结构。逐步建立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和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体系,鼓励停车设施共享,提高新能源车位的配置比例。提前规划、积极发展P+R停车。通过停车收费价格杠杆,调控路面停车。
4、实现社会停车分区差别化管理。构建管控区、引导区和统筹区三类管理区域。生态旅游区作为管控区,严格控制停车泊位,适当配置新能源车辆停车泊位;重点城镇作为引导区基本满足居住类刚性需求;一般城镇作为统筹区,满足居住类刚性需求,规范化管理停车,严禁占用道路停放。
5、构建协调高效的货运体系。构筑综合货运枢纽和货物配送中心两级货运枢纽体系。合理规划集疏运通道,减少对客运交通干扰。
打造宜人的慢行环境
1、制定差别化慢行分区策略。Ⅰ类区域以交通“零排放”为目标,满足旅游休闲、赛事健身等需求。Ⅱ类区域加强慢行网络建设,满足生活、通勤的慢行出行需求。Ⅲ类区域依托景观公路、绿道、河流构筑安全畅达、连续舒适的慢行交通网络。
2、形成不同功能自行车通道和步行道网络。相邻功能组团间及组团内部打造“慢行+公交”模式,完善接驳点自行车配套设施,试点多元化共享自行车服务;形成串联景区、镇区的自行车专用道;形成服务体育赛事、健身等功能的环岛自行车专用道。构建沿河流水系、历史街区及旅游景区的步行区域,保障步行路权,美化道路景观。
引导个体机动车合理使用
1、构建绿色交通工具换乘体系。紧邻高速公路出口、码头、轨道交通车站等对外交通设施规划换乘枢纽,布设充足的P+R停车位、分时租赁网点等换乘设施,鼓励出行者停车换乘绿色交通方式在岛内出行。
2、引导个体机动车辆合理使用。按照生态岛建设要求,调控小客车总量并引导居民合理使用,研究新能源车辆使用隧桥和轮渡收费政策。
3、引导分时租赁交通模式的发展。规划分时租赁专用的充电停车位和网点,以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为核心,覆盖各个分区布设分时租赁网点。
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
1、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使用。在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公务用车、环卫用车和物流等各领域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使用。鼓励居民燃油车辆更换为新能源车辆,“十三五”末,横沙岛率先实现岛内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岛外个体机动车辆在岛内使用,根据情况研究采取更高排放要求。推动充电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强化三岛船舶污染防治和排放管控。
2、推广应用交通绿色节能新技术。积极落实“海绵城市”要求,在交通设施新建、改扩建、选材、养护等各个环节推进绿色节能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
提升智能化交通水平
1、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搭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并挖掘分析数据,开发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出行信息发布系统,为政策制定、重大工程建设、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等提供辅助决策,为出行者提供公交、停车、换乘等出行信息。
2、发展智能公交系统。推动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客流采集和智能调度系统、客运枢纽协同管理系统、轨道交通安全监控和应急保障系统的示范和推广,实现公交运营调度合理化、运行监管自动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
3、先行试点,建设智慧交通岛。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技术在崇明、尤其在横沙岛率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