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以来,群众积极参与,家庭源头分类工作堪称“优秀”,不过离“100分”的目标尚有一两分的小差距。源头分类如何做到精益求精?记者来到区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取经”。
去年,本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仔细研究了群众家庭的生活习惯后,有关部门在入户宣传时,将其分为“可烂”(湿垃圾)、“不可烂”(干垃圾),其中“不可烂”可再分为能卖、不能卖,这样能让群众易懂易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居民们偶尔会‘失分’。”区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工作人员举例说,目前湿垃圾处置工艺已经可以处理小骨头,但是尚不能处理大骨头,所以鸡骨头、鱼骨头是湿垃圾,而猪腿骨等大骨和贝壳是干垃圾。“此外,甘蔗渣、芦稷渣也是湿垃圾。这些都是群众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弄混的地方。”
家庭源头分类要做到精益求精,“得分项”同样重要,即要分清“不可烂”中的能卖和不能卖,能卖的“不可烂”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可以变废为宝。该工作人员提供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中显示,牛奶盒、饮料盒等利乐包,饮料瓶、塑料碗等废塑料,酒瓶、药瓶等废玻璃,易拉罐、奶粉桶等废金属,纸板箱、广告单等废纸,手机、儿童玩具等电子废弃物以及废旧衣服,都可回收再利用,实现材料循环利用。值得注意的是,酒瓶碎片、餐巾纸、尿不湿和塑料袋等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如今,有些家庭已经有意识地将废纸箱等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出售,但是还有一些家庭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无意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不过,在可回收垃圾中,酒瓶等废玻璃属于低价值可回收物,家庭分好类后,存在既难卖又占地的难题。这些物品该何去何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区经委、区供销社正在筹建低价值可回收物交投站,以破解这个难题。记者了解到,由于规划中的交投站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而目前本区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已全面推进,为此在区经委、区供销社协调下,由专业公司改造的临时堆放点已正式对外运行。截至目前,该临时堆放点已接收废旧玻璃(瓶)60余吨,有效缓解了各乡镇废旧玻璃堆放压力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