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水环境建设好了 崇明才会更好

发布时间:2017-03-29来源:崇明报浏览字体:[      ]

崇明江生海孕,一直以来,水就是崇明人生产生活的“源头”和“财富”。崇明全区现有河道1.7万条,1万多公里,湖泊3个。《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崇明要建成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为此,“十三五”期间,崇明将全力推进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岛基础环境体系建设,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打下坚实基础。

达标排放,环境与生活两受益

在崇明农村,不少人家傍水而居。以前,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经过村民家中三格化粪池慢慢渗漏到土壤中分解,时间一久,这种处理方式便显露出弊端——一遇下雨,污水溢出,流淌到民沟里,对生产生活和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崇明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主要是通过就近纳管,推进相关设施建设。此外,对居住太分散、不适合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户,相关部门正通过逐步改造农户家的化粪池、安装简易处理装置等措施,确保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记者了解到,目前,崇明约24.2万户农户中,已完成生活污水纳管的有4万多户,2017年度项目中,将有11.8万户农户分两批完成该项目,明年底前将全部完成,领先于市里“到‘十三五’末完成75%”的指标。

家住建设镇富安村的刘建新就是第一批受益者。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污水纳管后,通过管道统一输送到处理站处理,再也不会直接排放到民沟里,这样一来,周围环境好了,就连苍蝇蚊子也少了很多。

在刘建新家不远处,记者看到了“包干”这片区域100多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机房内设备正在运作,人工湿地上种着美人蕉。站点负责人姚勤生介绍,目前该站点采取的工艺是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相结合。“污水经栅格池预过滤沉淀后,到生物滤池,被微生物吸收并降解、净化,然后进入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记者从区水务部门了解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不需要老百姓出一分钱,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以后,由政府埋单,落实专业养护单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确保工程效益正常发挥。“我们这支队伍除了站点的日常维护外,还为农户提供家中污水处理设施的维修服务。”姚勤生说,“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标本兼治,岸上、水里同步推进

崇明岛四面环水,岛内外的引、排水,主要通过环岛的水闸进行。到2020年,崇明要实现“出去的水比进来的水好”(出水断面水质好于进水断面)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崇明全力抓关键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污染河道治理、断头河治理、不规范养殖整治、中小河道轮疏、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环境综合治理,必须坚持岸、水联动,同步治理。怎么治?针对岸上的问题,除加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外,到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不规范养殖整治任务。记者了解到,经过前阶段努力,崇明外来人员不规范生猪养殖户已经基本清退完成,下阶段,乡镇与区级各执法部门联勤联动,综合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存在使用餐厨垃圾饲养、违法搭建棚舍、严重污染环境等养殖行为,多措并举实施关停退养。秸秆禁烧方面,通过新一轮“减麦增绿”工作,进一步减少秸秆产出量,同步抓好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

解决水里的问题,坚持“点面结合”——中小河道轮疏,今年年底基本完成,2018年扫尾,进度上去了,质量也绝不能落下,并确保建后即管。重污染河道整治方面,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目标。记者了解到,经过前期排摸,目前崇明已基本确定10条段、14.5公里的重污染河道,涉及到的乡镇已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水里、岸上一起治。关于断头河,对于现存的,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消除;接下来所有的项目建设,不再增加一条断头河。

生命之源,须全力保护好建设好

水的问题一直是崇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些年,崇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崇明各类水利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其中市财政支持了76亿元,崇明完成了本岛集约化供水,协调完成了长兴岛集约化供水,启动了横沙岛集约化供水建设,老百姓饮用水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开展了市县级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和镇级河道生态治理,启动了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工作,全区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以上水质水域的比例持续提高;推进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5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11座集镇污水处理站,以及相关区域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等。

今后三年,崇明将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和政策,在农村水利、供排水设施、海塘防汛等领域投入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南横引河河道综合整治、镇村级中小河道疏浚、镇级河道生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污染河道治理、水环境执法、河道长效管理等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崇明将在今年一季度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到今年年底,全区镇村管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重污染现象,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到2020年底,全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左右,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29%。崇明区河长制还建立健全了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监督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河湖、爱护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今后,河湖的生态保护不再只是水务部门或环保部门的“家事”,而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维护。

水是生命,也是财富。崇明结合“生态+”发展战略,还将在水元素、水文化上做文章、下功夫,进一步做好“水的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建设好了,崇明一切都会有,一切才会更好。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