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明岛上鸟类品种和数量增加了许多,环境更优美了,但农作物遭受鸟儿“糟蹋”的现象也多了起来,许多农民因粮食生产受到“打击”,郁闷不已。
读者吕先生反映:最近家里种花生下“籽”几遍,全被鸟吃了。我觉得,表象是鸟多,本质是食物链问题。鱼虾少了,虫子被农药打光了,鸟儿不吃粮食吃什么?
记者走访发现,在崇明县其他乡镇,许多村民都遇上类似烦恼和疑问。记者致电崇明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因鱼虾减少食物链断裂,鸟类才去吃农作物的这种说法并不科学。“鸟儿种类很多,也分‘吃素’和‘吃荤’的,让一种习性吃鱼虾的鸟类改吃农作物,不符合常识。”
为什么鸟儿吃花生、黄豆的现象,以前少,现在多?该负责人介绍,以前活跃在田间的以麻雀较多,也吃粮食,多是谷物之类;而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好,崇明岛林地面积扩大,鸟类品种数量也开始增多,吃黄豆、花生等农作物种子的主要就是雉鸡(俗称野鸡)、斑鸠、喜鹊等。吃种子的结果不是农民减产,而是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人鸟争食”现象也就变得比以往突出。
为防止鸟类吃掉庄稼,有人甚至在田间投放毒饵,挂死鸟“示众”等,但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是违法的。农业专家建议,农民防鸟应采用更为科学的手段。如安装专业防鸟网,在田地边以高出农作物10-20厘米的高度,每隔10-15米的距离系在木棍上或者挂在树枝上。
农民损失如何补偿?虽然各地陆续出台过不少有关野生动物造成财产损失补偿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法规不具体、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有人建议,应将鸟损农作物纳入农业保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