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崇明岛最东端,有个瀛东村。多年前,这里是“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芦苇荡”的荒滩。现在,村里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三业兴旺;村民别墅依水而建,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劳动有收入、退休有补贴、户户有积蓄。瀛东村如今的兴旺,得益于村民的勤劳智慧,得益于创新社会治理。
“一分田”工程造福百姓
“村里给每户人家‘分’了一块地,我们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省心又放心。”村民张秀芳说,村里土地归集体所有,其中划出一部分,作为村民自给自足的菜地。瀛东村人口220人,其中50周岁以上人口94人,老龄化现象严重。过去,村民由于无自留地,农贸市场离得又远,买菜成了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烦恼,村党支部经调查研究,实施了“一分田”工程。村民通过抓阄分地,一块原本种植牛羊饲料的土地,成了村民的菜地。
近年来,瀛东村高度重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组建一支由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及全体党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了解百姓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说起村民生活的变化,村支书杨飞鹏分外喜悦:“现在,老百姓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党支部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希望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很快,村民呼声有了回应,(下转4版) (上接1版)村里增添了新的老年活动室。”此外,瀛东村每两年组织60周岁以上的老人到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体检,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增加体检项目,中间一年在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体检。村里还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保险,所有的新农合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村集体统一支付。
看得见摸得着的“蛋糕”
事实上,20多年前,瀛东村所处的地方还是一片良种场,地很少,人也不多。如今,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火,这离不开瀛东村“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垦拓精神。瀛东村如今的繁荣,得益于村委会多年来始终将集体资产“握在手中”,统一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产权制度改革可以看作是对瀛东村现有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杨飞鹏告诉记者,之前,村民们谈起“集体资产”,就像是个“看得到,却摸不着”的东西。2014年,瀛东村首开崇明先例完成了村级资产转制工作,让村集体资产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蛋糕”。
“瀛东村在这项改革中,实施全过程民主决策。”据杨飞鹏介绍,2013年,瀛东村就以农龄普查等形式,对本村的农龄数、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最终确定了股份分配方案,决定把40%保留为集体股,其余60%分给村民,让村民变股民。“今后通过集体资产所产生的经营性收入,‘股东’都有钱分。”
村民都是百万富翁
那么改革之后,集体资产由谁来负责经营和管理?“改革后新成立的瀛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承担起资产管理的重任。”杨飞鹏告诉记者,2014年年底成立的经济组织,作用在于实现集体资产与财政资金的分账管理和使用,合作社建立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建章立制均通过民主决定,充分保障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知情权。这意味着,今后集体资产将通过新成立的股份合作社来运作,使用和营收都将受全体社员的监管。
产权体制改革以来,瀛东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体会最深。目前,瀛东村按照“因地制宜、民主发展、开拓创新”的方针,已初步形成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种养业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瀛东村下属的全资集体企业——上海瀛东渔家乐旅游咨询服务部是一个集餐饮、住宿、会务、游玩、购物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度假村。据统计,2015年瀛东度假村共接待游客近1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64万余元,吸纳本村和周边社区农村富余劳动力120人……220个村民个个堪称“百万富翁”。
此外,村里的集体资产得到了细致的核清,相比过去更为明晰;村民手中的集体资产份额以股权的形式得到明确,使得劳动者积极性更高,“可以说,量化、固化的份额,以制度化的形式开辟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新渠道,为瀛东村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