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区委副书记、县长唐海龙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特殊意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务实推进,全力以赴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们的目标是,崇明三岛的水,出去的水要比进来的水好。”唐海龙指出,崇明是由“圣水、精沙、洋气”孕育的宝岛,从崇明确立生态岛建设目标至今,我们已经为崇明这一岛“圣水”,努力了十几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还有差距。要实现崇明三岛“出去的水比进来的水还要好”,就迫切需要我们在“补短板、破瓶颈、攻顽症”上狠下决心、狠下功夫。
唐海龙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其中,重点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污染河道治理、断头河治理、不规范养殖整治、中小河道轮疏、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
2018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唐海龙指出,2018年底前,要确保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100%全覆盖,也就是说,在目前已完成约4万户处理任务的基础上,再解决剩下约20万农户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对照这个目标,除了主要通过就近纳管和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外,还要对居住确实太分散、不适合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户,通过逐步改造化粪池,安装简易处理装置等措施,确保崇明农村生活污水全部经处理后排放。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管理,加强考核监督。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重污染河道整治目标
唐海龙指出,2017年底前,要全面完成重污染河道整治目标。经过前期排摸,目前崇明已基本确定10条段、14.5公里的重污染河道,涉及到的乡镇要抓紧完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要水里岸上一起治,治标又治本。
关于断头河,对于现存的,要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消除。对于镇村级河道上现存的一些筑坝、涵洞要应拆尽拆,确实有必要保留的,可以通过建桥来解决。接下来所有的项目建设,绝对不能再增加一条断头河。对于确实需要占用河道的,一定要做到“严格审批、占补平衡”,保证水系畅通。
中小河道轮疏,2017年底要基本完成,进度上去了,质量也绝不能落下。
2017年底前完成不规范养殖整治任务
唐海龙指出,2017年底前,要完成不规范养殖整治任务。前阶段,通过努力,外来人员不规范生猪养殖户已经基本清退完成,但接下来的整治任务仍十分艰巨。下阶段,各乡镇整治不规范养殖的工作劲头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坚持与县级各执法部门联勤联动,综合运用各类法律法规,对存在使用餐厨垃圾饲养、违法搭建棚舍、严重污染环境等养殖行为,多措并举实施关停退养。此外,要形成常态治理、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做到边整治、边巩固,坚决杜绝不规范养殖场新增和反弹。县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还要对畜牧养殖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规划,对新增或扩建养殖场的项目实施严格控制。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崇明各类水利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其中市财政支持了76亿元。崇明完成了本岛集约化供水,协调完成了长兴岛集约化供水,启动了横沙岛集约化供水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开展了市县级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和镇级河道生态治理,启动了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工作,全县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以上水质水域的比例持续提高;推进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5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11座集镇污水处理站,以及相关区域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等。
今后三年,崇明将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和政策,在农村水利、供排水设施、海塘防汛等领域投入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南横引河河道综合整治、镇村级中小河道疏浚、镇级河道生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污染河道治理、水环境执法、河道长效管理等工作。
“水的问题一直是崇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无论是河道里的水,还是管道里的水,都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之源。”唐海龙说,这些年,崇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只要是符合现代化国际生态岛建设方向的事情,想清楚、看明白了,市委市政府会全力支持,更好地让崇明百姓与全市人民一起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唐海龙强调,各单位要按照“水岸联动、协同推进、标本兼治、强化监管”的原则,共同做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同担负起维护崇明三岛生态环境的重任。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生态岛建设好了,崇明一切都会有,一切才会更好。
白廷辉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崇明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崇明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水务局将全力支持崇明生态岛水环境建设、治理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