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有一个76岁的老木匠许文明,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上海滩最后一位会制作升斗的工匠了。
升斗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或许只有一些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才能回答,他们会告诉你,“在过去,粮食称分量不是用秤,而是用一种专用容器——升斗。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工具。”其中斗是主要量器,升是辅助量器。标志粮食多少的计算单位也不是现在用的公斤和吨,而是升、斗、石。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升,呈正台形,木制,上口大,下口小,四个侧面就是四个标准的梯形,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合角斗隼做成的。一般上口15厘米,下口12.5厘米,高10厘米,可容米1公斤。斗,呈圆鼓状,由三道铁环箍扎,口边裹着铁皮,上下两端各有4条纵向竖锔,以加强墙板与底板联结,防斛底松动脱落。
在过去,升斗既是计量粮食的量器,也是容量单位。通常1升米等于1公斤,10升为一斗,一斗即是10公斤。
许文明12岁开始跟着父亲当学徒做升斗,十六岁出师正式做木匠,至今已经60年。升斗虽然小,但它却堪称是一面体现中国木匠文化的镜子,升斗制作看似简单,其中却蕴藏着中国传统的榫卯艺术,对精细程度的要求也是极高,需要木匠有精准的打磨技术还有慢工出细活的耐心。许文明告诉记者,一个一斤的升斗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制作完成。
如今在崇明偶尔还能看到,做饭时老妇人拿着升斗量米下锅的情景。但来找许文明做升斗的,大多都是为了珍藏回忆,“过去在崇明的荒年,东家今天借了西家两升米,过上几天,往往却会多还上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