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小”村企铸就“大”辉煌

发布时间:2018-11-30来源:崇明报作者:朱竞华浏览字体:[      ]

  它,曾是一家没有自主产品、主要为国营农场生产不锈钢配套零部件的小企业,但它不断追求卓越,用了40年时间,成为全国不锈钢锅具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从村办企业起步的它,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华丽转身。

  它,便是地处崇明西北角新村乡新洲村的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华股份公司),一家“生”于1979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以创新和坚守演绎自强不息传奇的崇明民企。

  伴随改革开放而生

  驱车来到冠华股份公司所在地,还未进入厂区,远远便可望到一幢“气质”独特的高楼,气派程度丝毫不逊于上海市中心的那些高档写字楼,这便是冠华股份公司的办公地。冠华给人的“第一印象”——不简单。

  如今的冠华股份公司,是一家拥有员工1500多人,年销售额5.3亿(2017年计)的国内知名中高档不锈钢炊具生产企业,不仅为WMF(福腾宝)、BERNDES(宝迪)等国际知名烹饪锅具品牌代工产品,还建立了自主品牌“CIZZLE喜时”。谁能想到,在行业内响当当的“冠华”,却是从崇明西北荒滩一个小村企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黄勇,冠华股份公司总经理,今年65岁,16岁便从江口镇(今庙镇辖区)“移民”到新村乡,亲身参与了新洲村所在地的围垦全过程,也是“冠华”从小村企成长为“世界级代工厂”的见证者和打造者。“改革开放是民营企业的春风,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温暖,黄勇感受最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后,农村地区的私营经济开始以个体户的形式出现,并催生了大量乡镇企业的崛起,冠华股份公司的前身上海环洲不锈钢制品厂(以下简称环洲厂)也应运而生。

  1979年,新洲村办起了环洲厂,并任命黄勇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一家村办集体企业,环洲厂诞生之初仅有8名职工,没有自己的产品,主要为周边几个国营的不锈钢厂生产零配件,并做一些配套服务。

  1989年,通过十年技术积累,环洲厂有了自主生产不锈钢产品的能力。在黄勇带领下,环洲厂迈入了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与上海轻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轻工)合作,代工外贸不锈钢锅具。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与上海轻工合作的那些年,是环洲厂的一个巅峰时期,我们成了全县村办企业中的典型。”黄勇颇为自豪地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环洲厂是崇明村办企业中的佼佼者,为推动新村乡乃至崇明全县的村办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1995年,环洲厂积累财富已达1800万元。因为“集体企业”的属性,企业的利润全部用到了新洲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为村民建小别墅,投资村里的菜篮子工程、丰产方项目,发展村里的公共事业……在当年,因为环洲厂受惠的村民无数。企业员工也从最初的8人渐渐壮大到了300多人,且全部为本村村民。

  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贸出口情况不容乐观,上海轻工的生意受到波及。“当时环洲厂与上海轻工处于合营状态,由于出口生意不佳,最终我们以‘友好分手’的形式结束了多年的合作关系。”黄勇说。

  结束与上海轻工的合作,意味着同时失去了外贸出口的经营权,对于产品以出口为主的环洲厂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等待,意味着“消亡”。“300多个职工跟着我干了这么多年,既是老乡,也是亲人,必须为企业找到‘活路’。”这是黄勇当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

  希望,再一次伴随改革的春风降临。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此后,中国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不断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企业诞生。

  2000年,环洲厂完成了从村办集体企业向纯民营股份制企业的角色转换。黄勇冒着极大风险,拿出所有家当,并通过朋友引入香港方面的资金,在全方位剥离环洲厂不良资产后,创办了冠华股份公司,让跟着他打拼多年的员工保住了稳定的饭碗,也正式开启了冠华时代。

  度过转制初期的艰难,冠华股份公司很快便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主营出口业务的“冠华”,秉承着“做一口好的不锈钢锅”的企业发展信条,在产品创新和研发上苦下功夫,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客商前来。

  2005年,德国百年高端餐具、厨具品牌WMF(福腾宝)主动找上了门。“当时真是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黄勇介绍,WMF知道“冠华”,得益于当初与上海轻工的合作,“他们觉得我们的产品质量品质都不错,留下了很深印象。”合作协议落地,“冠华”正式开启了与国际知名厨具品牌合作的时代。此后,越来越多的外国锅具制造商前来洽谈业务,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在创新中迎接新时代

  对黄勇和“冠华”人而言,2008年又是特别的一年。那年初,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雪灾侵袭中华大地,“冠华”位于新洲村的生产基地受灾严重,很多厂房被大雪压塌。“当时大家都很受打击,有一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黄勇回忆。

  危难之际,政府向“冠华”伸出了援手,不仅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企业扶持,还划出更多土地用于企业基地升级改造。一场雪灾,最终却让“冠华”因祸得福。重建后的“冠华”生产基地,厂区面积从3万多平方米扩大到8万平方米,产能获得巨大提升。同时,“冠华”人的干劲更足了。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冠华股份公司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新境界。公司在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研发中重点投入,为企业实现发展成为国内外卓越的中高档不锈钢锅具生产基地奠定技术基础。

  据黄勇介绍,公司生产的波纹受热节能锅具、激光无缝封闭焊接复打锅具、环保涂层炒锅系列等产品,技术水平都达到国际先进。复打底工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公司拥有的专有技术之一,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环保陶瓷漆喷涂技术在不锈钢炊具上应用的工艺,行业领先;不锈钢电弧喷砂技术的攻关,实现生产更环保……目前,公司在厨具方面已拥有62项专利。

  近年来,冠华股份公司销售额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几百万元,到2017年的5.3亿元,2018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达6亿元。公司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不锈钢锅具中心”“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日用五金行业杰出企业”“中国炊具行业卓越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企业”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在国内市场培育的自主品牌“CIZZLE喜时”,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2017年,公司还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五层陶瓷钢不粘锅陶瓷配方及工艺研究项目”开展研究合作,并建立实习基地,增添了企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渠道。

  从“小村企”到“不锈钢城”,冠华股份公司用40年时间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崇明民营企业中的代表。“作为一家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的企业,‘冠华’将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加强和提高产品研发、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继续向高附加值业务延伸,力争成为全球知名的中高档不锈钢炊具制造企业。”黄勇说。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