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崇明案例”

发布时间:2017-10-18来源:解放日报浏览字体:[      ]

在“举全市之力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崇明近年大事连连:2016年7月,撤县设区;2016年12月,市里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 今年7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正式施行……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崇明调研时指出,要用科学思维、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崇明三岛建设的重要意义。崇明拥有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岸线条件四大优势,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是上海进一步联动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前沿。我们要切实加快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多年来,崇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东滩保护区一直致力于在湿地滩涂上为候鸟建一个“家”;尽管空气指标已让市区人艳羡,但崇明仍不断在添绿净气方面下功夫,到2040年森林覆盖率要提升到35%。如今,崇明生态岛发展目标直指“世界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崇明案例”。

生态基础不断厚植

绿化率冠绝沪上的崇明,这两年正推行一项新的“造绿计划”,打造观赏功能与人林互动功能兼具的生态景观廊道,让全域都成“森林公园”。崇明为什么还要强调种树?自然生态是生态岛建设的基底本色和宝贵财富,对崇明而言,厚植生态基础怎样都不为过。

崇明因水而生,水质是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指标。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崇明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区里在此基础上“自我加压”,力争2018年完成全覆盖。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已提出“让出水断面水质不低于进水断面”的目标。

崇明正在“厚植”的,不只是生态的“量”,更有生态的“质”。拿农业来说,崇明农产品的品牌识别度、深加工度正在不断提升:在位于长兴镇的前小桔创意农场,工作人员经过不断研发试种,如今种出了能连皮吃的爽口桔子;在上海赢宇果蔬专业合作社内,经营者将梨加工成梨膏,一下打开了销路。今年6月,全区首家开心农场“香朵”在庙镇开业,人们在此能感受“坐在稻田里喝咖啡”的意趣。

优秀的生态基底,提供了绝佳人居环境,也成了鸟类天堂。去年冬天,东滩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以小天鹅为代表的越冬雁鸭数量明显回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东滩,在生态修复区内栖息的鸟类超过6万只。“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去年冬天也光临崇明,数量达到91只,创下东滩保护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为给鸟类提供更舒适的栖息环境,崇明全域去年划定成了野生动物禁猎区,非法狩猎者将被追究刑责。

生态发展由内及外

实施“+生态”战略厚植生态基础的同时,崇明也在实施“生态+”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升生态价值,让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活动、每一项规划都植入生态元素、体现低碳理念,成为“无烟工厂”。

空间布局方面,崇明不断挖掘乡村价值,给城市开发边界“瘦身”,“瘦”下来的部分优先放到崇西、崇北生态景观优、旅游潜力大但现状缺少用地指标的地区。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崇明三岛将形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结合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初步建成清洁能源为主、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能源岛”,目前全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30.94万千瓦。

打造“无烟工厂”,项目建设的标准必然要高。崇明在建设生态岛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统筹社会各方力量、深化政企合作,让生态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大合唱”。今年4月,崇明区政府与建工集团、城投集团等12家大型企业集团集中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保驾护航”,合作项目包括轨道交通站点上盖开发、光明田缘、东平特色小镇、前哨风情农场、长兴科技园、现代食品厂和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等。

生态福祉惠及大众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张兆安代表关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审议发言引起总书记极大关注。总书记详细询问崇明岛生态保护情况,问得非常细致,“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书记关心崇明,让崇明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大伙儿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这些年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

这些年,崇明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自然湿地保有率达38%,森林覆盖率达24%,河湖水面率为9.54%。根据规划,到2040年,这几个数字将变为45%、35%和10.3%。约占崇明区面积近二成的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今年9月已被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之一。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崇明人往返市区便捷多了。

环境优化、交通便利直接改善了崇明的经济民生,崇明人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3868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2100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410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每人每月750元。

从生态改善中得到实惠的崇明人,不断增强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岛建设,人人都是生态发展的主角。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为例,如今崇明越来越多的人已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不少地方已建立“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镇处”的干湿垃圾管理制度。到今年底,崇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将实现全覆盖。在中小学,崇明将自然生态等内容列入校本课程,让生态文明成风化人。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