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赵奇:崇明要经得起诱惑

发布时间:2014-05-08来源:崇明报浏览字体:[      ]

生态岛建设阻碍了发展?这是个伪命题

上海观察:最近联合国肯定了崇明岛的生态建设,称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但我们也听到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岛的建设阻碍了崇明的发展。您怎么看“生态”和“富民”的矛盾?

赵奇:对崇明而言,所谓“生态与富民是一对矛盾”其实是个伪命题。崇明相对于上海其他郊区而言属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不能简单归咎于生态岛建设。崇明生态岛建设是从2003年启动相关研究,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3年这20多年间,崇明并没有强调生态建设,为什么崇明的经济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回顾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崇明的工业发展有过辉煌,在上海郊区名列三甲之内,这是因为崇明运用自身的农村、农副产品优势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经济的渴望,吸引了大量国有企业和“星期六工程师”,使得崇明的工农联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远东阿里斯顿等工业品牌都是那时候兴起的。但是这只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一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特别是在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后,崇明的工业一下子就跌下来了。原因何在?答案很明显,崇明的发展受到海岛的局限。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崇明不适合传统产业发展,因为海岛的关系,崇明的工业生产的综合成本远远高于上海其他地方。虽然崇明获得了很大支持,比如崇明有4个市级工业区,其中两个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但是现在来看,这两个工业区迄今为止产出较低,列全市工业区末位。市场的选择是真实的、客观的。这证明了崇明不适合走从工业化到城镇化的传统发展之路。崇明需要闯出一条从生态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这条路在理论上可行,但实践中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

上海观察:您对崇明未来的发展有信心吗?

赵奇: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对生态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路子将会越来越宽,这种发展并不局限于当前的产业形态。我相信,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意义将会随着人们对生态的需求增高而显得更为重要,当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PM2.5主导人的行为时,相关产业的发展脉络也会越来越清晰。现代服务业、现代绿色农业和休闲娱乐业肯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崇明,一些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有所发展。比如虽然有限购,但陈家镇的生态住宅整体销售情况很好。但是要真正做到生态富民,而不是局部地区有亮点、做盆景,还是个比较长远的历史过程。压力虽大,但我坚信,不要怕,也不要急于求成。崇明发展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生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将会越来越高。

最迫切需要发展的产业: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上海观察:对当前而言,崇明如何考虑“富民”的途径?

赵奇:最关键的还是就业。我们一方面积极在本岛创设岗位,解决本地居民就业。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引导岛外就业,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年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制定出台鼓励到上海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就业的岛外就业补贴政策,每年9000多位新增就业人员中,四成以上到岛外就业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政策引导的结果。同时,我们也不断提高各类社会保障水平。2011年崇明实施新农保制度以来,基础养老金从当年的340元和195元增加到了580元和540元,平均每年增幅70元以上,目前新农保养老金月平均领取水平达598元。应该说,崇明人民和其他上海市民一样已基本上享受了政府的均等化服务。

上海观察:崇明要发展绿色经济,您觉得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产业是什么?

赵奇:我觉得是休闲旅游业。比如说有一个有规模的主题乐园。如果有一个大的休闲娱乐项目,就能使崇明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就能带动相关的产业,包括农业、商业、配套的服务业等。

上海观察:除此之外,在产业方面崇明还有什么新的动向?

赵奇:一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把好的产品销出去,实现优质优价,这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我们规划3年内在上海市区发展700家农产品销售终端,覆盖上海各城区。二是推进产业园区提升能级。特别是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这个园区是上海“十二五”信息服务业规划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将重点发展以数据产业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目前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三是发展旅游、养老、保健等产业。目前,本县已有两个全生态养老社区纳入规划方案。一个是陈家镇养老基地产业项目,基地占地面积1962亩。今后这里将构建起大型的高端老年居住与护理社区,总床位近1万个。另一个项目是上海实业东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东滩长者社区”,可容纳约7700户,超过1万人。

上海观察: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崇明也提出要对接自贸区建设,具体有项目吗?

赵奇:具体的项目暂时还没有,但有机会,一是凭借崇明生态岛的品牌,在崇明东滩开发过程中和自贸区对接。比如可以作为自贸区生活功能配套区,自贸区接下去会有大量人才涌入,对这些人来说,陈家镇生态居住区有一定吸引力。二是可以承接现代服务业的辐射。陈家镇的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可以成为自贸区文化产业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这是上海工业园区内环境最好、生态最好、建设质量和标准也是最科学的一个产业园。以后可以建成上海的硅谷。

崇明交通:希望能建设西线隧道

上海观察:长江隧桥、崇启大桥开通后,崇明交通得到很大改善,但节假日期间,长江隧桥、陈海公路却成了新堵点。如何更好解决崇明的交通问题?

赵奇:崇明交通的潮汐现象是很正常的。崇明有70万常住人口和10万流动人口。80万人要通过这个通道进出崇明,在比较极端的时段,加上来崇旅游的人,产生拥堵也是正常的。要解决崇明交通问题,长远来讲一条桥隧是不够的。对国家交通布局和三岛联动来说,长江桥隧是合理的。但是这只是解决了一个区域交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崇明的生态出行问题。崇明70%的人口集中在上沙,也就是堡镇以西,从长江隧桥绕路不经济,也不生态。我们希望能早日启动西线隧道建设的前期研究。对市区的居民来说,对接西线隧道也是最直接、综合成本最低的。相信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进一步推动,这件事情会尽早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